編者按
產業強則經濟強,產業興則百業興。
(資料圖片)
著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錨定西部增長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離不開產業這個主抓手。近年來,重慶通過創造陸海新通道等新賽道,融入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得益于開發開放,重慶各區縣及各行業紛紛誕生了一批“百億級”,百億級企業、百億級園區、百億級項目……這些“百億級”的誕生,為當地打造產業鏈起到了標桿作用。
有好的土壤,就會孕育更多的“小巨人”。那么,百億級“種子選手”是誰?他們來自哪里?怎么發展起來?帶著這樣的問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深入一線,啟動“尋找下一個百億”大型媒體公益尋找計劃。通過全媒體報道形式,為你多維度講述重慶“準百億”的成長故事,全面展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底氣和朝氣。
八大主導產業為主導,北碚工業門類齊全,類型豐富。不過,在大數據和智能化“審視”下,這還遠遠不夠。
其中關鍵落子,如今浮出水面。
走進北碚,在全市率先發力的工業互聯網和工業大數據,已開始為制造業賦能賦值。
具有技術優勢的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起了個好頭。依托航天科工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等領域的獨特優勢,先后實施了8個智能工廠項目,其中有5個在北碚。
讓我們將鏡頭繼續對準北碚,看北碚工業如何借助工業互聯網加“數”向前,順風向上。
乘風來 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洞察行業趨勢,早在2018年,北碚就瞄準了工業互聯網這一產業鏈,提前布局。
在蔡家智慧新城,獲批40萬平方米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北碚用了1年,從“零”起步到成勢,北碚又用了4年,這在當時還是重慶唯一一個。
當我們回到這一故事原點,則不得不提一家企業:重慶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
彼時,北碚正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向外爭取,伸出的橄欖枝成功吸引了這一行業領軍企業翩遷而至。
乘風而來的創新中心于2019年落戶園區,首先研發推出了重慶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讓北碚工業在大數據智能化這一領域邁出堅實的步伐。
在創新中心數字展廳,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看到,其承載的大數據應用有著豐富的樣本,覆蓋了工業企業方方面面,企業只需一張電子看板就能實時掌握協同管理、設備在線監測、能耗分析、供應鏈協作等生產運營情況。
“如果將一個工廠類比為一款手機上的智能應用,那么,大數據賦能后的智能工廠就像是智能應用升級后的數字化智慧系統。”創新中心黨支部書記、總經理劉蘭徽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在重慶新興齒輪,也有一張這樣的電子看板,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在生產環節提供的解決方案,為他們破解熱處理問題開了一劑“特效藥”。
過去,由于熱處理現場高溫、密閉的特點,熱處理只能通過人工巡檢,安全性和效率極低。而通過對工廠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和5G虛擬專網覆蓋,不僅實現了關鍵工藝過程的熱處理設備可視化、智能化維護,用VR巡檢代替原先人工巡檢,還讓產品良率提升了10%。
通過數字化轉型,越來越多重慶中小企業得以重塑核心競爭力。目前,北碚攜手重慶工業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已為重慶63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企業上云服務,連接設備19121臺/套。
御風行 賦智北碚產業進化
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誰主沉浮?這些轉型的企業又成為核心觀察者和體驗者。
因此,主動擁抱數字變革,北碚用大數據撬動產業向前邁進只是第一步,隨之而來的是一場更深層次的產業“進化”。
創新中心瞄準的方向,是圍繞重大項目抓實落地、促進服務,幫助一些百億“種子”選手獲得進一步成長和發展空間。
去年,由創新中心發布的工業雙碳大數據平臺,打破工業碳核算、碳診斷等技術瓶頸,可精準追蹤企業在工藝流程中的“碳足跡”,成功幫助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實現對碳排放的核算、監測、預測、預警與盤查分析,從而降碳減排。
不僅如此,創新中心與北碚還建立起基于GIS引擎的政務大數據應用,實現產業一張圖效果。即通過收集統計區域工業企業數據、用地規劃、能源配套等數據,幫助政府提供決策參考,由此扶優扶強優質企業、盤活落后企業,提升區域的產業層次和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
這些方案的提供,對于創新中心來講已不在話下。在第二屆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中,創新中心包攬領軍組和新銳組兩項一等獎,并入選重慶市2022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培育專項行動。
“向更高賦能形態持續演進,創新中心正建設國家級制造創新中心。”蔡家智慧新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意味著,代表國內該領域最高水平參與國際競爭,重慶北碚也有了“科代表”。
源源不斷的智慧力量,加速北碚產業提質增效,北碚在工業互聯網和智能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獲得了更多機遇和空間。
除了創新中心外,國家15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有3個在北碚設立區域總部,其中“忽米網”成功入選中西部地區唯一國家“雙跨”平臺。
順風起 賦值數據加快變現
可以說,北碚在構建數據能力和數據思維過程中,也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北碚工業競爭優勢。
目前,北碚已具雛形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中,上云企業已超過1400家,大數據智能化領域企業實現的年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產值比重已超過55%。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內,創新中心以具體解決方案賦能成效,已經孕育形成了一系列以數據為核心的技術產品、服務模式、商業形態。
這些成效正越來越多地將數據價值變現,成為北碚經濟增長的重要新動能。
今年上半年,北碚規上工業總產值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6個百分點,位居全市第二位,北碚規上工業數字經濟企業,更是取得了305.32億元產值的好成績。
工業順風再上百億臺階,進一步讓地方政府和企業吃上發展“定心丸”,在產業發展中不斷發出“北碚聲音”。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數字產業已在這里形成集聚,匯聚了十余家工業互聯網核心服務商,形成較為完善的數字產業體系。”北碚區有關負責人介紹。
2022年,北碚還以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園為依托,攜手綿陽市建設成渝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先行區,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業互聯網)。
北碚區有關負責人認為,一方面,為企業抓實落地促進服務;另一方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北碚工業將迎風再上。后續,以工業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兩個主要抓手,北碚還將打造覆蓋面全、技術水平高、跨行業合作性強的產業鏈,使工業大數據成為促進新興制造業發展的源動力。
關鍵詞: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非商業周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2 在本網的新聞頁面或BBS上進行跟帖或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
3 相關信息并未經過本網站證實,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4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